619
浏览 近日,支付行业再度引发关注。企查查信息显示,现代金融控股(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金控”)被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高达1668.8541万元。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现代金控在运营中面临的潜在风险,也反映出支付行业在合规与市场竞争中的复杂局面。
多次陷入执行风波,合规问题频现
现代金控并非首次陷入此类风波。2025年1月15日,因与上海动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其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高达3066.7万元。此外,2024年1月6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也显示其因相关问题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182万元。频繁的执行案件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声誉,也引发了市场对其运营稳定性的担忧。
现代金控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是全国现代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拥有20余家分公司,并设立了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四大管理中心。2011年12月,现代金控成功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颁发的互联网支付许可证和银行卡收单支付许可证,业务覆盖全国(银行卡收单业务除吉林省、青岛市以外地区)。凭借这些资质,现代金控一度在支付市场发展迅猛。然而,近年来其交易量下滑明显,2024年11月的交易量仅剩高峰期的8%左右。
宣布重回支付行业,但合规挑战依旧
2024年,市场曾传出现代金控疑似退出线下收单业务的消息。尽管公司未公开宣告退出,但一系列动作引发了市场的诸多猜测。不过,今年1月,一份名为“现代金控支付业务全面恢复的公告”在业内流传,宣布公司支付业务全面恢复正常运营。然而,现代金控在合规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2024年9月,其宁夏分公司因违反特约商户实名制管理规定等被罚款162万元;2024年2月,公司还因未按规定公开披露支付业务收费项目等问题被罚款9万元。
行业变迁,合规与风险管理成关键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支付机构不仅要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张,更要注重服务质量和风险管理。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不合规的业务模式和机构正在被淘汰出局。除了现代金控外,中汇支付、开店宝等支付机构也因违规被重罚,部分头部企业也卷入司法纠纷。这一现象背后,是第三方支付行业底层逻辑的深刻变迁,合规运营成为支付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